2018-03-14阅读 111 美国168资讯网 我要关注
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两会速递,中国拟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已经成为许多外国人才的目的国。很多海外华人华侨也选择在国内有一份自己的事业。
然而,过去行政手续比较复杂,签证、居留、就业、入籍都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已经加入其他国籍的华人,过去要回中国工作和生活,需要与众多部门打交道。
现在移民局成立了,可以统一管理外国人签证、居留、移民等事务,主要职责包括协调拟定移民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出入境管理、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国籍管理等。
移民局还将牵头协调“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治理和非法移民遣返,负责中国公民因私出入国(境)服务管理,承担移民领域国际合作。
移民局具体还可以统一审批绿卡和入籍申请,以及处理包括外国人申请绿卡、入籍成功之后的社保、档案以及可能的集体户口等有关问题。
移民局还可以承担建立国际人才信息库、设立和管理海外国家猎头、国际人才研究等职责。
以前,中国的相关部门叫做“出入境管理”,现在改为“移民管理”,以前出入境是边防管控的概念,任务就是看好国门,移民是服务管理,任务是海纳百川、喜迎八方来客。
2015年3月,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报告援引数据显示,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已达到84.85万人。
2016年7月,一条彭博社的报道称,据某个不具名的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将设立首个移民办公室(immigration office),以吸引海外人才,帮助中国实现经济转型。
中国“绿卡”
很多海外华人分析,这将有利外国人在中国获取永久居留权。希望未来中国绿卡的门槛继续放低。
在华外国人能领到中国绿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人数并不算多。中国绿卡一度被称为“全球最难申请的绿卡”。
之前的标准,基本上主要针对高层次人群,如专家学者、投资者、企业领导人或者其他有声望的人。
1月22日之后,对在当地工作、学习、探亲以及从事私人事务需长期居留的外籍华人。居留许可期限增加至5年,相当于发5年"准绿卡"。
真正的中国“绿卡”目前对以下4类人群开放:
-投资类通道。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外籍人才。
-任职类通道。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四年、四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三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外籍人才。
-特殊人才通道。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外籍人才。
-亲属团聚和投靠通道。包括配偶、未成年未婚子女和60岁以上直系亲属。
另外,外籍华人如具有博士学历的,不需要政府部门或工作单位推荐,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其随行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同时申办永久居留。
双重国籍
除此之外,这次的两会也有政协代表提到事先双重国籍,移民局的成立也将对这一政策的实现提供便利。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再次在会上提出建议修改《国籍法》第九条,消息一出,立刻得到全球华人的关注。
他提议,修改《国籍法》第九条:如果中国公民取得外国国籍之后,不主动申请放弃中国国籍,则中国只承认该公民中国国籍,对其外国国籍不予承认。
他认为,《国籍法》第九条被制定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实力还比较弱。但现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争夺人才和资源,国籍已经成为了争夺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自动丧失国籍,把人才让给别的国家,这并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他还说,不能把取得外国国籍和不爱国划等号,很多中国人取得外国国籍,并非对祖国没有感情,可能是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
因此,他的新提案希望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让已经取得外国籍的中国籍人士,在自己没有自愿放弃中国籍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保有中国籍。
“华侨权益保护”
两会还未海外华人带来一个好消息——“华侨权益保护法”
目前,国家层面的侨法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涉及华侨权益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国籍法、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既欠缺专门法律依据引导,又因令出多门存在执行难隐患。
这次,全国人大代表董传杰、于集华、郑奎城等纷纷发言指出:“在6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中,华侨约占10%。制定一部完整、统一,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华侨权益保护法尤有必要。”“立法既是填补‘空白’,也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相辅相成,形成合力。”“除了界定华侨的定义和部门职责、落实华侨的政治权益,明确华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成立社会团体的权利等,法律中还应包含华侨参加社会保险,华侨投资、财产、捐赠、生育等方面权益的保护,以及华侨子女、华侨学生的教育权益等。”
随着机构及立法的完善,海外华人与中国的联结将更为紧密。华人长期以来面临的二选一尴尬困境,也将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