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生活文章详情

87岁院士两次被海关拦住, 只因长得太年轻!他的养生秘诀竟是…

2017-11-14阅读 13378 华人在纽约 我要关注



曾毅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9年3月出生,广东揭阳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博士后导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院长。现任国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病毒病研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导读  

一有机会就走路;保证五六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十几年血糖控制得好;乐观是最大秘诀。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我国著名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有过两回被海关怀疑的“不良记录”。


在机场海关,工作人员拿着他的护照看来看去,一脸狐疑。原来,曾毅院士从相貌到体力、精力、思维、语言,都与他的实际年龄严重不符。


很多人不相信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出国时连海关人员都不相信我有这么大岁数,有时低头瞧瞧护照,再抬头看看我的相貌,特地一再询问我到底多少岁。不少人都觉得我不像八十多,也就六十多。我只好把院士证翻出来给他看。


作为院士,每天的日常工作非常忙,那么,他保持年轻活力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我们根据公开报道,一一为您解读,希望对您的健康生活有所参考!



1

一有机会就走路


每天要做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工作,锻炼身体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根本就没时间。


曾毅院士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多走路基本上是他惟一有时间而且能坚持下来的健身方法。


做实验时,经常要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这也算是一种体育锻炼。


平时只要有机会,能不坐车就尽量多走走路。


每天晚饭后如果没什么事,也会用散步的方式,消消食,活动活动筋骨。


另外,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三个地点,四个来回,也就全当锻炼了。


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什么是最好的运动?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因为人类花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步行设计的。10世纪一位法国医生讲过:“运动可以代替药物,而没有一样药物可以代替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人的寿命,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预防高血压,惯性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骨质疏松,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


它能使你的血液“富有”,血管富有弹性,肺活量增加,心率降低,血压降低,骨骼密度增加,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激发和增将免疫力,改善不良情绪等。


走路不仅可以帮助使动脉硬化变软,还能减少糖尿病,降低血脂,使脑子清楚,不容易摔跤,还可以防治老年痴呆,使人轻松愉快,而且,每一个人都能做到。



2

保证五六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晚上很晚睡觉,早上6点半就起床忙碌,周末也很少休息,睡眠时间不过五六个小时,但依旧精力充沛,曾毅院士把这归结于自己的睡眠质量比较高,每天就算晚些睡觉,也要保证自己有五六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保护睡眠就是保护健康


睡眠不好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律衰竭、心理障碍甚至猝死。很多老人,晚上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早上睡着了,这时候又要起来了,心情很烦躁,长期以往,身体自然好不了。


3个小技巧帮您安然入眠


1. 两个安眠食疗方

①睡觉前饮用酸枣仁或决明子泡水,助神安眠。

②还可以用冰糖或者蜂蜜炖大枣、龙眼,也能补气安神。


2. 睡前发发呆

把玩手机的时间提前到睡前两小时,玩完了将大脑腾空几分钟,发呆后就可以踏踏实实地睡觉了。


3. 晚餐记住77原则

①尽量晚上7点以前(或至少睡前3小时)进食;

②吃7分饱就好。



3

十几年血糖控制得好


曾毅院士看起来身体很好,但其实他已经有十几年的糖尿病病史了。


他的控糖经验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自己在生活上多加注意,控制好饮食,经常监测血糖,坚持服药,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是个懂得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模范糖尿病人”。


得了糖尿病也能活到100岁


很多人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仿佛世界末日,其实大可不必。


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120岁。而目前我国1型糖尿病病人(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80%,2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约为一般人群的90%。


因此,即便是得了糖尿病,好好保养和预防病发症的话,也能活到108岁(120X90%=108岁)。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得了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正确对待糖尿病,需要心理调整的有这么两个极端——一个是:满不在乎,不当回事;另一个是:特别紧张、心情焦虑。


这两个极端都不行,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只有这样,心态才能正常去应对,否则心理上就走极端,对抗糖尿病肯定不成功!



4

乐观是最大秘诀


“乐观”是他多年来保持旺盛工作精力的最大秘诀,也堪称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他总结:


把名利看得很淡

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尽量想开点

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这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做研究,曾毅院士尽量减少开会、讲学。


在外人眼里,一个目标实现后又有下一个,那压力得多大呀。可曾毅院士却说:“我把身心投入到里面,每天这么工作,乐在其中,觉得有所得也就不觉得有压力,本身就很放松啊。”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放松的方式也不一样。工作就是适合我的放松方式。”


百岁老人很奇怪,有人早睡早起,有些晚睡晚起;有人说他不吃肉,有人就喜欢喝茶。生活方式和习惯五花八门,100个百岁老人有100种活法。但所有百岁老人的共同点就是心态好。


只要你心态好按时服药,就算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都不要紧,您一样可以活到九十多岁;相反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可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也一样会死得早。


看完后,你可能会觉得,这四点太简单了,不算秘诀,但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吗?其实保持长寿和年轻的灵丹妙药,就是靠自己平时健康生活的积累,愿曾毅院士的“养生经”能激励到你!




【延伸阅读】


为什么院士多长寿?所有的秘密,他们今天终于说明白了



▲王陇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



▲王振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邱贵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



▲孙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导读  

王陇德:要想长寿多运动,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着拉力器,无论到哪里出差我都带着它,用它锻炼,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多年了。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院士多长寿!


中科院80岁以上总院士人数中,90岁以上的院士就占了32%!这是80多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刘颂豪向记者透露的数据。


为什么院士们可以活得长寿,高龄时还能神采奕奕地工作?其实院士们自己早就说得很明白了!



1
静养不动,跟自杀是一样的!


讲述人: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


俗语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鳖”。有人说,这两种动物就爱静养不爱动,照样活得长。这种说法大错特错!


乌龟是骨头包着肉,人是肉包着骨头,乌龟是‘冷血’,人是‘热血’,能一样吗?乌龟身上有230多块骨头,90多关节;人身上有206块骨头,230个关节。


人身上那么多关节就是让你运动的。只有运动才能保证关节软骨的健康。关节软骨里没有血液供应,必须得吸收关节液才能营养,而关节液只有活动时才能大量分泌。


所以要想长寿多运动,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着拉力器,无论到哪里出差我都带着它,用它锻炼,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多年了。


哑铃、拉力器的主要功能是锻炼肌肉。美国有研究显示,如果不去刻意锻炼,30岁开始人的肌肉便逐年减少,到75岁时会消失50%,这时慢性病你是想防也防不住了。尽管六十多了,我的手臂三角肌、胸肌一点也不亚于很多年轻人。



2
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讲述人: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我是个临床肿瘤学方面的专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内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举个例子: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车,每个脏器24小时都在辛苦工作,当然需要保养和检修。


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后来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 “总之,不要人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才有利于防癌控癌。



3
心态阳光点,别把钱看太重


讲述人:王振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我没有把钱放在第一位,如果我把钱放第一位的话很多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偏离。我认为钱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感情和人的爱心是无限的。当你生命终了的时候,上帝不会问你有多少钱。


十几年前我去南通会诊,当时家属在我包里塞了一个信封,起先没看,到了上海后打开一看是四千块钱,我随后就给家属寄回了3600元,因为按照当时上海的规定只能拿400元的会诊费,我不能多拿。


当下社会中的一些人确实需要精神救赎,我们应该充满希望的去帮助社会,而不是去抱怨。就拿我举例吧,我有眼病,常常流泪,看了很多地方也没有能看好,但是我不会去抱怨,经常对自己说:“我在悲伤的场合流泪了,他们会觉得我很同情他;在快乐的场合我流泪了,他们会觉得我能与他们一起来感受快乐;而当我要去见上帝时,上帝会说你回去吧因为你流着泪一定是还留恋着那块土地。”


很多事情要换个角度去想,无论是科学家、医者,还是整个社会,一定要有阳光心态,如果只有抱怨,那就不会有前进的激情和动力。



4
肉多了、动少了,病就来了


讲述人: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几十年前我们一年都吃不了几口肉,而现在大部分家庭几乎顿顿都要有肉。我所在的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的病床数,十年前有88张病床,病人要排半年才能进,而现在增加到192张病床,却排半年绝对排不进来。


这很能说明问题。肉类吃得过多造成了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吃得不健康,运动量少了,疾病自然就多了。



5
腿痛再补钙,晚了


讲述人:邱贵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教授


很多人以为,人到老年腿脚疼痛是“缺钙”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其实,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疼痛症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这时再单纯补钙,已经晚了。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年轻时努力提高身体的骨峰值、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就能缓解骨质过早流失。这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使骨丢失加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走路时讲究挺胸提臀,就可以预防骨关节病。一挺胸、一提臀,自然肩部和胯部就都往后走了。再比如坐着的时候,我们要尽量让下腰椎部位贴住座椅靠背,或者在腰部垫个小枕头。因为这样能帮助保持腰椎曲线向前,避免劳腰。所以说,坐立行你都得顺着脊椎的型,才不容易得病。


别嫌这么走这么坐费劲,习惯就好了。而且千万记住,越不舒服越要坚持,因为这说明脊椎已经不习惯正常的弯曲了,就应该赶紧调整。



6
食物别裸露在厨房



讲述人: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穷也得癌,富也得癌,癌症的高发可以用按下葫芦浮起瓢来形容。相对穷一些地方常见的上消化道癌、子宫颈癌等的发病率刚刚开始下降,富裕地区常见的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和前列腺癌又明显增高。


云南宣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农村女性不吸烟,肺癌发病率却高于男性的地方。这是因为她们做饭时是生火塘,烟煤燃烧着,却没有烟囱,长期处于含有致癌物的煤烟环境中导致的。而且,对她们晾在厨房里的食物进行检测,发现含有致癌物苯并芘。


为了安全起见,食物最好别裸露在厨房,应封闭保存,这样不管是什么致癌物质,都可以挡在外面了。


预防肺癌更重要的还是不抽烟,还要注意生活点滴,比如在装修新房时,要考虑到厨房的通风效果。做饭时要开窗通风。少做油炸食物,尽量使用微波炉、电饭煲、电烤炉等电器。



7
吃完饭就离开餐桌


讲述人: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我每天只吃七分饱,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于是感觉吃的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两口饭菜,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特别是平时摄入较多动物脂肪、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胃口来减少患癌风险。


👉优品推荐【请点下面标题进入】

👉百万红枣滞销, 伸出援手, 温暖老农度寒冬

👉不用电的日本去毛球神器,比胶带好用百倍

👉薄如蝉翼, 3秒发热的37℃黑科技恒温内衣

👉赣南50万斤红蜜薯滞销,助农行动邀您同行

👉堪比神仙水的国产纯露体验,天然护肤精华

👉汽车压不破的德国环保热水袋,可用一辈子

👉50岁亿万富豪濒临破产,意外再造创业传奇

👉这块绵柔醇香的牟定腐乳, 比奶酪还要健康

👉黄金小米粥, 胃不好的朋友每天都爱喝一碗

👉风靡全球的干燥皮肤救星, 英国女王都在用

👉3个月卖300万根糯黑玉米,再不买就断货了

👉有型有料的男士保暖裤,拒绝臃肿,锁温37℃

👉穿上能“燃脂”5cm!如同恒温 36.8℃保暖器

👉吃完蒜kiss也不尴尬! 日本上班族必备神器

👉可能是世界最好吃的曲奇, 吴秀波都流口水

👉可以擦除车身刮痕的黑布, 效果比4s店还好

老花镜来自日本, 轻如纸百折不断

上一篇:这8个发达国家的新潮养老方式, 看完我恍然大悟!

下一篇:一支药剂,让你家半年没有蟑螂!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