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摘自: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5 N5 B( _9 }7 c! N! w( W _5 P. P
# i) i0 U+ W @+ n+ I
鉴赏:1 R: ^, `/ W2 s+ Y7 C2 k
' t$ D' G' B5 b, l宋代的南剑州,即今延平,属福建。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双溪楼正在二水交流的险绝处。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很不容易。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的山作了全力的刻画。而剑和山,又和作者融在一起,上阕一开头,就象从天外飞来的将军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中,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而在宋室南渡时,作者一人支柱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理想,将其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这是何等的笔力。) e) z0 |( c* }; c: R0 W S
) H- U4 f& s; V6 Q" n7 F: b
“人言此地”以下三句,从延平津双剑故事①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 S4 w' Q6 Q# |( m' ]& a
4 t, [7 `, a6 [/ h, y3 ]0 [* \ 下阕头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富烹炼之工。这是用了柳宗元游记散文的文笔来写词的神技。从高峡的“欲飞还敛”,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退下来的悲凉心情。8 G0 i& V5 e1 ~( X1 {+ g
. e+ O% _# e' t* [: f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制自己飞腾的壮志。这时作者年已过了五十二岁,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已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了。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的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9 `3 W K6 L,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