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更可下载纽约情报站APP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两名嫌犯于长岛市劫车未遂,逃亡至法拉盛遭捕。 (记者尤昱程/摄影)累犯上街,持枪行抢,导致休班警员中弹。 这样的事件,并非源于犯罪者有多狡猾,而是因为制度选择让他们再次出现在街上。 两名在本案中被捕的嫌犯,各自有超过十次逮捕纪录,性侵、持刀、诈欺、抢劫,纪录一再叠加,却无碍他们自由出入城市各区。 这不是漏洞,是常态。 这不是意外,是政策的预期后果。 每一次被释放,每一次的「重返社会」,都是在测试制度的底线,而制度一次次用沉默回应,让错误累积,直到某人中弹为止。
过去几年,纽约市与州府推动所谓「刑事司法改革」,包括取消部分现金保释、缩短量刑、减少羁押。 这些措施原本的初衷是减轻对弱势群体的压力,然而实际结果是,连多次犯下重罪的人也能轻易走出法庭,仿佛他们从未造成伤害。
当警员都可能成为猎物,市民的安全还剩下什么保障? 当制度对于前科累累的人选择再次信任,却让循规蹈矩的居民承担后果,所谓的公平正义,是否早已失衡?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事件已不再罕见,开枪不一定惊动媒体、街头冲突也不再稀奇,当这座城市对暴力的忍耐变成习惯,对犯罪的回应变得迟钝,「安全」将沦为一种历史回忆。
不少人试图以贫困、创伤或体制歧视作为解释,说明为何有人屡犯不改,但理解原因不应等于放弃原则,社会可以讨论如何帮助边缘群体,但不能因此容忍一套让重罪犯不断返回街头的制度。
长期以来,决策层对治安议题的处理始终摆盪于政治考量与舆论压力之间,在改革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的目标值得肯定,但现实证明,当「改革」一再无视结果、漠视民众安全感,所谓的平衡就成了倾斜的妥协。 最终失去的,不只是受害者的信任,而是城市对公义的最低共识。 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或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 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
简介: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除了实时新闻、找工招工信息发布、app社区互动,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如果你投稿、爆料、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请联系主编微信: nyinf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