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更可下载纽约情报站APP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两周来哥伦比亚大学挺巴学生举行的抗议示威,以及纽约市警方强制进入汉弥尔顿大楼,终结抗议和占领活动,学校的学生记者详尽地报道了事件始末。 (美联社)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报的学生记者在第一线负责「捕捉历史」,掌握一切情势发展并提供图文影像给被封锁在校外的各大媒体。 8 S8 T( ]6 b3 u! z$ }/ E: _
美联社报道,带着防暴盾牌的警察到场逮捕力挺巴勒斯坦的抗议群众之前,哥大的学生记者便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2 T8 D6 x: y0 |学生记者目睹紧张情势升级,示威者坚守阵地,拒绝放弃汉弥尔顿大楼(Hamilton Hall),并利用滑车将补给物资送进占领校舍内。 - X% x/ X5 ]; g4 [3 m" r
这些为大学、美国及国际线上媒体工作的记者在示威人士戴口罩隐匿身分之际,深谙挺巴人士与校方的谈判没有进展,记者们也开始打地铺,睡在媒体教室或办公室地板,深怕错过大事。
8 J! g* H: u i; \; F* {: k& F, p当新闻系教授开始用油性笔将紧急联络电话写上手臂,因应被捕的紧急情况时,事态逐渐清晰,校园记者明白,他们正在记录历史。
; @% a/ ~" r' f$ x0 o4月30日晚,警方强制进入汉弥尔顿大楼,终结哥大两周来的抗议和占领活动,而这所常春藤盟校的学生记者也详尽报道事件始末及一切经过。
5 M0 c0 L- _' q( v除了校园记者之外,所有媒体都被挡在校外,而哥大记者成为唯一能纪录事件发生情况的关键人物。
) L+ ?; a8 P* ]- }4 b/ E) t哥大新闻研究员希玛·拜拉姆(Seyma Bayram)曾创建与挺巴学运无关的长篇调查播客(podcast),她说:「我醒来便想,我要去拍些照片。 」
3 Y8 Y! m1 g5 `4 }/ t挺巴示威者的营地宛如视觉飨宴,有音乐表演,学生席地阅读并帮忙写报告,而拜拉姆想记录这一切。
9 S$ U2 t2 |, t0 d学生4月29日收到最后通牒,得知若不离场可能面临停学等严重处分。
% S3 x1 x& ?" H9 `) o8 a9 ]! o% P众人开始在营地周遭游行、喊口号,学生将校方送达的书面通知撕碎,丢垃圾桶,现场谣言满天飞。 ( A6 h8 ^( }" |6 u
29日当晚,拜拉姆不愿回家,她睡在办公室地板,思忖「当局要如何驱逐不愿离开的学生」。
# m4 ?( i4 v& m6 r% S时至30日,拜拉姆筋疲力尽,学生记者为相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然后等待。 3 S1 ^9 g" A. ~6 ~
哥大新闻系研究生沙伊扎‧瓦利德(Shayeza Walid)为替中东新闻网站「观察」(Al-Monitor)报导挺巴学运清场逮捕事件,她忆述当时许多抗议者开始离场。 . g- E9 S( M& q
夕阳西下,示威群众手牵着手,高呼口号,深谙将面对学术影响;瓦利德表示,当时已有许多人脱下口罩,以真面目示人。
0 S M7 Q Z% o对瓦利德而言,示威口号听起来就像赞美诗,她看到有人哭泣,其中不乏戴着巴勒斯坦头巾的人。
5 w( f4 I- [1 o, H6 H瓦利德表示,这幕场景会让她永生难忘,「感觉既振奋又沮丧,这些孩子愿意被捕」。 4 v2 c0 z( L3 v3 u& n
当提着镇暴装备的警察开始集结,学生记者向后退,边走边录像;当瓦利德被逐出校园,到处都是警车和警员,而她周围有人被捕。
/ q/ T( q6 i5 [' u( x拜拉姆说:「我们这些被赶出来的人,包括学生记者和教职员,我们都很惶恐,因为汉弥尔顿大楼内外都没有媒体。 」 4 R+ s+ f1 I4 k! r. {5 j* V
瓦利德表示,记者基于安全结伴而行。 她的伙伴是一名国际学生,而此人从未在单一场合见过这么多警察。 瓦利德说:「坦白说,我也没有。 」 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或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 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
简介: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除了实时新闻、找工招工信息发布、app社区互动,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如果你投稿、爆料、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请联系主编微信: nyinfor ' y% r9 U" k; [)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