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社会] 华府寒冬街头 他们为游民送上温暖与希望

[复制链接]
HILOVEYOUTU 发表于 昨天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更可下载纽约情报站APP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国艺术策展团体League OTO共同创办人威尔斯(右)定期帮助游民,他说,他从社区获得的比他能贡献的多太多。 (中央社)
华府市区一间市立图书馆平日晚上9时熄灯,游民们收拾简单行囊离开。 寒冬刺骨,有人选择前往临时收容所,更多人像克里斯托,找个相对安全的街角,就准备蜷缩入睡,熬过漫漫长夜。

56岁的克里斯托(Audrey Crystal)在图书馆外的转角住了3年。 这天她一如往常,铺上一层一层的毛毯,晚餐还没吃,就打算睡觉。 她告诉中央社记者,图书馆的人很友善,提供她许多保暖品; 她不介意睡街头,最怕是遇到下雨。

「图书馆的人非常好,不会打扰我。 我白天就在图书馆里看书,等我小孩和家人来接我。」克里斯托说起她令人同情的境遇,语气平静。

同样以此为家的还有34岁的亚伯拉罕(Meghann Abraham)。 她与家人相处有问题,两年前离开马里兰州的家,来到华府。 她在专科念书,可利用图书馆的电脑、网络、简单的盥洗设施,也认识这边的其他游民,可互相看管家当。

亚伯拉罕希望专科毕业后继续念大学,未来希望考进国土安全部的联邦紧急事故管理总署(FEMA),成为灾害应变人员。 现在必须把钱存下来当学费。

亚伯拉罕说,她在银行还有一些储蓄,但不够每个月付房租。 她领取政府的粮食券,路过的民众或教堂有时也会提供食物。 「我只是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在我达成这个目标前,这是我目前最好的选择。」

露宿街头两年多,亚伯拉罕说她感触良多。 多数人成为游民,是因为在人生中遇到无法突破的难题,才会受困; 社会对游民的负面刻板印象并不正确。

亚伯拉罕说:「外界看着我们时,认为我们懒惰、不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这根本不是事实。 我在这里遇到的每个人,都非常善良,甚至很努力工作; 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复杂的环境和制度中找到出路,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年美国游民人数攀升,华府也不例外,是美国无家可归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摄于2024年12月18日。 (中央社)
华盛顿另一角的纽约大道长老教会堂旁有日间服务中心,也聚集不少游民。 麦可(Myles Michael)入狱多年,3年前刑满出狱,父母已去世,自己也失去了家,从此流落街头。 年事已高的他难忍寒冬,夜晚通常前往收容所过夜。

麦可说:「我67岁了,我想要照顾好自己。 我希望有自己的公寓或房子,有钥匙自由进出,过想要的生活。」有个能遮风避寒的屋顶,这也是做人的基本满足。 「如果我有能力,希望让游民都有房子住,摆脱街头生活。」

麦可说,他出狱后,感觉游民人数明显增加,这令人很心痛。 没有人自愿过这样居无定所的生活,但现实就是如此,命运把我们推到这里。 他希望台当局积极介入; 如果政府伸出援手,情况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去年12月底发布最新调查,2023年1月至去年1月间,全美超过77万人住收容所、临时住所、帐篷或车辆中,较前一年增加18%,是联邦政府自2007年开始统计无家可归人口以来的最高数字。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报导,这个数字相当于每1万名美国人中,有23人处于无家可归状态。 近年美国无家可归人口快速成长,前一个调查年度(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成长率为12%,或约65万人。

报道指出,这个调查数字普遍被认为低估,例如,住亲友家并不计算在内。 另外,无家可归人口中,有儿童的家庭增加约39%,约为25.9万人,也创新高。 儿童及青少年人数也比过去显著增加,近15万儿童无家可归,成长33%。

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指出,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包括房价及租金多年持续上涨、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期间实施的补助措施,在疫情趋缓后减少或取消、工资停滞、通货膨胀、大量移民涌入使庇护系统不堪负荷等。

华府同样有这个趋势,无家可归人数约5616人,成长率14%。 跟全美其他州相比,是密度最高的地区,政府和民间提供的支持体系也相对较充足。

创办非营利组织「迪克基金会」(Dicko Foundation)的阿迪昂瑟(Dickinson Adionser)说,华府游民集中度较高,因此基金会固定每个月到麦佛森广场(McPherson Square)发送物资,这样可同时服务较多人。

阿迪昂瑟说,他约40年前从尼日利亚来到美国,也曾经历没有家的日子,知道没有家的滋味。 在上帝的帮助下,他现在有幸经营3家公司,也希望帮助他人。

他说,政府多提供资源当然很好,但他更希望更多民众参与。 基金会捐款多数来自民众小额乐捐,贫穷没有一张固定的面孔,也没有特定的族群,大家都需要帮助,每个人也都需要尽一份力量。

由加纳裔学生组成的女王宫殿基金会(Ohemmaa Palace Foundation)也定期服务游民。 会长阿比亚(Nana Appiah)说,她们提供食物、卫生用品等必需品,让游民感受到些许安慰,「也期盼他们的处境好转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加纳裔学生阿比亚(右)、杰福瑞(左)2024年12月21日于美国华府麦佛森广场提供游民物资。 (中央社)
基金会副会长杰福瑞(Baaba Jeffrey)说,她很幸运,得到很多祝福、很富足,也认为她应该尽所能回馈社会,「这是我的责任」。

记者采访当天,颇具名气的艺术策展团体League OTO共同创办人威尔斯(Gambriel Wills)开车载了数十双全新的球鞋,要赠送给游民。

威尔斯说,7年来,他尽量每两周来一趟,有时来分送午餐,「也来看看我的兄弟和朋友们,确保他们状况安好」。 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找到如何帮助彼此的方法,这是生活的全部意义,我只想成为改变这座城市的一分子。

韦尔斯表示,成为游民,不是他们本身的问题。 游民们仍是很棒的人,差别只是晚上没有地方住,这个人生阶段需要额外的帮助而已。

他指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游民,「如果某些事情出了差错,我也可能陷入无家可归的境地」。 他在麦佛森广场附近出生、长大,老实说,我从这个社区获得的,比我能付出的还多。
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
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

简介: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除了实时新闻、找工招工信息发布、app社区互动,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如果你投稿、爆料、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请联系主编微信: nyinf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情报站神秘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