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的草菇 发表于 2017-5-11 14:14:32

嗯,严重觉得自己是个薄情寡义的人,跟同学几乎都没来往。上初中就迅速忘记了小学同学,上高中就不再跟初中同学往来,上了大学跟高中同学也没联系了,等工作之后,索性连大学同学也全部不见了……那感觉就像带着帐篷在行走,随时可以拔腿走人。
跟娘亲一个星期一通电话,时间是规定的,因为是被强制要求的。至于老爹,不出意外的话,一年两通电话,父亲节和他生日。
电话经常被控诉打不通,嗯因为习惯性静音,最近知道有个词叫电话恐惧症,基本上有了wifi之后,五十块钱电话费可以用三个月的样子。
对数字极度不敏感,是个连自己生日都会忘的人,勉强记住父母生日,不喜欢节日,固执的记住我生日的人比起感动更多时候挺有负担。哦3月31号换的新号码,现在还是记不清,交话费要看备忘。
不喜欢各种局,大学往后比较明显,什么饭局酒局社团合唱团能闪则闪能推就推。
以上差不多孤独患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但是,我还真不是没有沸点啊,经常照面的人都对我美其名曰逗逼,一群人的时候也会担当暖场角色,可除了这些时候以外,我TM也就想退守到一个人的空间,享受绝对安静和绝对不被打扰。
个别惨绝人寰内心凄惶无以言表的时候我也认为自己没救了,自作自受等等等。直到我发现,我在必须进入人群时所消耗的能量,都是靠孤独所补给的,那一刻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嗯,做了有关父母亲的噩梦第二天会马上给母亲打电话,这一点也让我发现,当你真的想一个人或者担心一个人的时候是绝对会主动联系的。

现在的话,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完全简约风格。毕竟,为了身心舒畅,落得个自私自利的骂名,我自己觉得值就好。
至于其他,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孤独的狼 发表于 2017-5-11 14:17:26

或许题主认同下面这种说法。。。
问题:哪些行为是浪费时间?

采铜,元问题求索者

最浪费时间的当然是「社交」。

一顿饭局,两个小时,三杯酒下肚,吹一车皮牛逼,听一打荤段子,朝美女使几百个眼色……是浪费。

刷微博,看别人的牢骚和段子,抢一个沙发,转几张神图……是浪费。

摇微信,摇来摇去都那几张脸,捡漂流瓶能捡出呻吟,群里面发红包,一窝而上抢一块几毛几分然后哈哈哈大笑……是浪费。

上陌陌,花枝招展的妹子写着「约跑勿扰」,搭讪半天一无所获……是浪费。获了也是浪费。

上知乎,写一篇答案要@七八个人,拍马屁,套近乎,拉家常……是浪费。掐在一起难解难分更是浪费。

想想看,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通常也就一位灵肉合一的伴侣,两三位知根知底的朋友。而互联网,却可以让我们理论上和任何人交谈,和无数人社交,诱惑着我们把有效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刷社交」活动中,端起一种「天下我大可交尽」的架势。可是,我真怀疑,网线那头的他的世界,我真的可以进入吗?网络上的谈笑风生、称兄道弟、勾搭暧昧,是不是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多少人的「社交」,仅仅是为了排遣浸透骨髓的寂寞?或者仅仅是为了一点雾里看花的虚荣?或者仅仅是为了进入他的身体而非他的内心?

写这么多不和谐的文字,也许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不善社交的人。特别在知乎,我认为它应是一个纯粹的「智性交流」的场所,而不是一个社交场。正如马亲王所说,我们来知乎都是为了求知,说「祥瑞御免」的一律拉黑。曾经知乎上一位美女邀我进一个知乎大牛云集的QQ群,我推脱了半天,我说我不是不想和各位大牛交流、交朋友,我只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还有很多很多书要看,我怕来不及……

在知乎,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小圈子,我只与少数几位特别有魅力的知友有不太频繁的私信往来。但我又特别渴望交流,但这种交流并非社交,而是思想的流通和交汇。

这个时代有一个特别荒诞的词叫「杀时间」,它映衬了我们很多人人生的空洞感。这种空洞感逼迫着我们不停歇地扫剧、打游戏和网络社交,可是你越填它它反倒变得越大。

我看到知乎上漫山遍野的随口一答就明白,知乎对于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又一个空洞而已。

所以,什么行为浪费时间?这是一个太好回答的问题。而只有等到你问自己「怎样才会感到来不及?」的时候,也许你的「时间」才真正开始。

而对我来说,我的「来不及」就是洞察和理解这个鬼魅的世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845785/answer/22856573

fwf866 发表于 2017-5-11 14:19:49

======================还有人吗?山上的朋友,还在吗======================
我都懒得说这是最后一次了——虽然这真的是最后一次。(嗯,别客气,piapia朝我这脸上打)

小人物没见过这么多赞,五百到一千,一千到一千五。得意下去了,惶恐上来了。

这回我是来认错的。生活做人讲究中庸温和,可一写东西(水平一般的人,如我),难免要去寻求偏激和绝对的力量。——我正是犯了这个错。

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一些评论,有人说我毕竟图样,有人说我毕竟还在象牙塔里……我不敢犟嘴,你们说的真的都有道理,与大家共勉。

我预料不到以后的生活和麻烦,我可能会稍做妥协吧。但是我相信,善于独处将永远是我的爱好和财富。


网易公开课主页里有个视频,陈丹青的《文学与读书》,可能有很多人看过吧。
(凭记忆大概写一下)

有个女同学问:来了大学后,发现很多事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陈丹青:没事,你且等着,等你到了社会上,会发现和你想得不一样的事多着了。要学会妥协,但也别妥协得他妈的一点都不剩。

我喜欢陈丹青的最后一句话,尤其喜欢里边的”他妈的“三个字。原来人到了他这把年纪依然可以傲娇,可以做自己,可以真性情,可以愤怒。他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安慰。

重点就在这里,人要学会妥协,但也别妥协得他妈的一点都不剩。但至于重点是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大家各取所需。

浪漫主义是害人的,大家不必要像赴死的悲情英雄一样,全然地改变自己,还觉得这有种悲壮之美。这很傻气,起码我觉得是。

时间有点紧,让我无法写短,絮絮叨叨泥沙俱下,大家自己精简吧。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毛小子,自知没资格做任何人的生活导师,下边是原文,如果大家还是要看,请批判着看。


我真是没脸没皮……这回真的是最后一次更新!!
1:不必把我想得太极端。在生活中,一段关系只要不是太束缚我,我还是乐于和他们互相帮助的,只是不会太亲密罢,不会拉帮结派称兄道弟罢了。
2:可能有人说我作,为装清高不惜自讨苦吃。其实我还挺现实,只是在做事方便有人照应和生活自在无人打扰的抉择中,更看重后者。(这两者是有一定矛盾,不是吗)
3:还有我那个哥们的事。当时我没回他。也不是笃定了要绝交,只是不乐意说话而已,哪怕明知这样会让他不爽。
4:嗯,答案真的是很乱,想到什么写什么,大家担待。
========================================================
这回真的是最后补充了……

整篇回答都是我个人的、目前的想法,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世上没什么一劳永逸的道理,这是这世界遗憾的地方,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大家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才行。 有人说,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没错,一般来讲,社交带来方便甚至是乐趣。但对我,以及我们这类人却不是如此。我只是想去尝试另一种生活,看看行不行得通。毕业后,成家后,踏入生活后,我也可以忍受些孤独,忍受些办事不方便。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生活并不太为难我,那我感谢生活,感谢这个世界。

========================================================
最后一次更新,不喜交际那块儿,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

忘了在哪看的,说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它们活得很潇洒。可为什么偏偏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有这样多的担心,这样大的痛苦呢? 其实,你满可以活得像鱼儿鸟儿一样潇洒自在,上帝也不会因此断你的活路。


放假在家时我妈和我说,你不能老窝家里,你应该找别人玩玩去。

我一想,有道理。可是找他们玩什么呢? 打麻将、抽烟喝酒、听些乱糟糟的蠢话……算了,我挥了挥手里的博尔赫斯小说集,和我妈说:还是看书更有意思。

我妈又说:你不结交些村里上的人,到结婚时,连个给你放鞭炮的都没有。

这可把我吓坏了……我开始虚构我结婚的那天,我背着我的丑媳妇,走在孤零零的燥热的阳光里,村里人在两旁抿嘴偷笑。我的丑媳妇问我:你的朋友们呢?

我说:我没有朋友。

丑媳妇说:那谁给咱们放鞭炮?谁来闹咱们的洞房?

我说:没有人,要不我花钱雇几个人……来闹闹洞房?你好这口?

我的丑媳妇哭了起来:算了,我不嫁你了,太丢人了。

我说好吧。

我的丑媳妇,哦不,那个丑女人,走了。我独自开始了活该孤独的一生。

我打了个机灵惊醒过来——会惨到这份上吗?不大会。 而且我什么时候结婚?十年后……妈的。
这就意味着,我在考虑十年后的事。我要陪他们打十年的麻将,吸十年的二手烟,听十年的乱糟糟的蠢话,才能换他们闹我一晚的洞房? 好像不太值呀。

没人给我放鞭炮,没人捧我场子,我还不会花钱雇人吗?就算结下了梁子,花钱雇也雇不来。这一天的不自在是什么致命的灾难吗? 比十年的自在更重要吗?

他们听说,在中国有人脉才好办事。他们想想自己,慌了;

他们听说,青春就要谈几场恋爱、就要极尽疯狂(我一直怀疑这话是老人说的还是年轻人说的)。他们想想自己,又慌了……

说到底,让他们痛苦的,不是办不了的事,不是没谈恋爱的后悔,而是对这些事未雨绸缪的焦虑。而那些办不了的事,没去疯狂的后悔,反倒没你想的那么严重。


就这些吧。其实说再多,也只是我自己的片面看法。大家也还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主见。
==========================原答案==========================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觉得空虚。”——鲁迅

迅哥镇楼,我去打个草稿先~

先别赞了……昨天又看了一遍加缪的《局外人》。 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得准备明天的考试,考完试再回来试着写写。

大家别赞了,引用迅哥一句话得这么些赞,惶恐得很……
==================第一次用分割线好紧张==========

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着留音机。对面是哄孩子,楼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边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好吧,又是迅哥。

搬运上瘾了,再来一段《局外人》的百度百科(有删改):

“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但是莫尔索(局外人主人公)却有意无意地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众的距离,完全遵照内心本性,做一个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首先是情感生活上的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这就是小说惊世骇俗的开篇。丧失亲人的打击无疑是沉痛而惨烈的,可是他却以极其平静的口吻轻描淡写地叙述,仿佛事不关己,连时间也记不准确,让人十分讶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流过半点哀伤的泪水。在草草地给妈妈守灵下葬后,他还急不可耐地去海滩游泳,看喜剧片,寻求肉欲刺激。女友玛丽问他是否爱她,他却把这个人们视为神圣的问题当成毫无意义的废话,绝对不肯巧言令色来搪塞女友。邻居雷蒙殷切地表示想与他交个朋友,莫尔索却回答“做不做都可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局外人》中有一句神来之笔,我凭记忆大概复述一下:我坐在妈妈的棺材前,我后边也陆续坐满了人,一动不动。有那么一刻,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觉得他们是来审判我来了。


看到这里我笑了,我有过这种感觉。

高中时有一天,我接到了卧病三年的爷爷去世的消息。从学校赶回家后,堂屋里放着一口漆还没干的棺材,爷爷已经躺进去了。灵堂里是我们一大家子,还有来帮着办事的村上的人(收礼金什么的),他们抽着烟,时不时说笑,嘻嘻哈哈。我坐在棺材前的板凳上,悄声啜泣起来,浑身发抖,发冷。

不一会儿我老姑过来了,她拉了我胳膊说:孩子你去吃饭吧,你不会哭。

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受到了侮辱——她觉得我在演戏。


而且觉得我随时能停下来,还能吃下饭。她也觉得我作为孙子,理当去演这出戏,而对我真正的难过反倒熟视无睹。


没错,哭丧应该是嚎啕大哭、嘶声力竭、念念有词,让人听了为之动容的那种。

第二天下葬,村里有个习俗,孙子们拖着墓杆——就是一颗树苗——哭着绕村一圈,然后拖到坟地去。 我奶奶和我们几个兄弟说:路上一定要哭,不然别人笑话。

走在街道上,一看见有人在路旁,我哥就悄声说:快哭!

然后我就努力地想想我爷爷对我的好,努力地哭出声来。但还是哭不出来,我觉得表演给人的哭,是对我自己的侮辱,也是对我爷爷的不敬。我哥在前边anan地哭着,太假了,我听了差点笑出来。

葬礼那两天我一直在想,我现在干的这些事,和我爷爷的死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忙于各种仪式,忙得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

绕远了?还是回到《局外人》百科下边。

其实有句话我表示怀疑——“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我不确定的是,那些”大多数人“,是真的表里不一,和我们一样薄情,却囿于责任和对以后的考虑,才有意维持人际关系呢?   还是说他们本来就热衷于此,能从中得到乐趣呢?如果只是维持人际,为了以后办事方便……这也太恶心了吧?

我倒宁愿他们是后者,他们是真的喜欢交际,他们像火柴,只有遇到和人交往的摩擦面,才能发挥他们的才智,燃烧起来,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这个比喻是借用的)。而我这种人呢?怕是和迅哥一样了:沉默时,独处时,是完整的自己。开口说话后,激情似火地表述自己时,我变成了一字一句,散尽了,空虚了,一无所剩。

我在高中有个好哥们,好到什么地步呢?好到交换日记看。毕业后联系少了,有一年没怎么联系,我也渐渐忘了那段交情。 后来看他不断发说说(鸡汤),赞评都很多,好像混得很好,各方面都有涉及,朋友多得咋舌。 有次他在qq上问亲切地问候我:XX在吗?

我当时就想,如果捡起和他这段交情,以后有什么事找他会很方便吧?这么想了想……我终于没有回他。
嗯,我就是在较劲,回他一句很容易,聊一会也很容易,捡起这个人脉广的朋友易如反掌。但我就是不想为了功利的原因去交朋友——开了这个头,以后就没理由不继续这样做,这会把我累死的。我就是要给以后的自己添堵,为什么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以后呢? 为什么以后的怎样一件小方便都比当下的自在重要呢?人们就是这样,要么忙着后悔过去,要么忙着为未来铺路。只因为这两段时间是握不住的,掌控不了的,所以每件小事都让他们格外惶恐,都大过天。殊不知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来,我们有的永远只有现在呀……(咦?文风突变!鸡汤味儿弥漫…… 算了,没紧绕主体,但也是肺腑之言,大家将就着看)

先这样吧。
=======================再来一发===================
评论里有知友问,人生难得一知己,说不搭理就不搭理了吗?
这里回答一下:高中时,我和他也谈不上什么知己,只是同算有些想法(所以才写日记啊)的人。互换日记看,一来二往,成了那段时间里挺要好的朋友。

上大学后,我看他发的说说,大致估摸出他的操行了。他属于书看得少而想得太多那种人,至少是没看什么好书。天天在空间发些成功学的鸡汤,倒胃得很。

其实QQ空间和微博微信,这些这个时代独有的东西,挺有意思——一个人发的东西,反而比当面交流能透漏他内心的想法。

而我不止讨厌他发的那些亢奋的鸡汤,还讨厌他故作深奥的文笔,所以我就不太喜欢他咯,然后就没和他说话的欲望了。这也不是什么深思熟虑后的慎重的决定,只是没心情和他说话而已。

李振康 发表于 2017-5-11 14:23:31

首先实名反对楼上的大部分回答(虽然我知道身为一个千粉半透明,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给出结论:我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是感情冷淡,而是人变成熟了

对家人朋友过于热情,大多见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那时候大脑情感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那时候的热情多多少少带有冲动的成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逐渐成熟,成熟后的人思想会变的更加有方向性,行为会更具有目的性,头脑也趋于冷静,也会逐渐看清童年时代某些友谊的“实质”,对于那些由荷尔蒙和无知所结成的友谊,一个理性的成年人会逐渐选择扬弃和疏远,而对于那些真正的友谊,成年人也会以一种更为理性简洁高效的方式来处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感情疏远了

所以你很容易观察到少年的友谊是一起玩耍,一起打架,一起喝酒,一起撒尿,片刻不离

而成年人的友谊则是在节日里的一声祝福,关键时刻伸出的一只手,失落时送来的一句问候,它可能并不像以前那般热烈了,却别有一番宁静的芬芳

沙漠鱼 发表于 2017-5-11 14:25:46

没有女屌给你套近乎
没有女神给你套近乎
没有人向你借钱
没有人给你聊微信
没有人评论你
没有搞笑的所谓兄弟互喷
没有搞笑的所谓姐妹自拍
你不是感情冷淡,你是比较享受自己的世界而且自傲一点。

YipWing 发表于 2017-5-11 14:29:22

看上面很多答案是答主本人平时就比较内向的,我不,我和别人相处的时候经常是段子信手拈来,在大家面前我的性格属于活泼开朗嘻嘻哈哈整个人红红火火。

但只要自己有机会独处,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沉默,几乎不主动和人联系 。
一是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
二是懒。

这样越是孤独越是想要自我封闭。



大家都这么忙,真的有人值得你牺牲自己护肤,读书,游玩、睡眠,刷知乎的时间精力去维系感情?我的答案是没有人值得我这样做。

能在一块了就好好笑,因为不同的原因分开了,那么就祝好再见。没错,我身体里有两个自己,一个在人群中需要巧笑倩然讨人喜欢,一个薄情寡然一心要成全的只有自己。

苏振武 发表于 2017-5-11 14:31:52

不 care 的人,不会主动联系。
care 的人,怕联系失败。没接电话/没回信息我就开始胡思乱想他们到底在干嘛。
久而久之不管怎样都淡了。注孤生……

s594672274 发表于 2017-5-11 14:35:01

一直觉得盲从于一种理念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比如说时间会让浓的浓,淡的淡。
是否我们完全不需要做什么,只要自己过自己的,人际关系随它去便是,不用在人际上多努力一分,因为时间会代替你做出决定。

比如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盛开的花朵不仅会吸引蝴蝶,也会吸引蜜蜂臭虫掠食者。我们是否能识别出哪个是蝴蝶,哪个是掠食者。吸引者几乎是寻着香气和鲜艳的光彩而来的,我们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开端。

所以说了半天,对人际关系我们能做的,只有等?
人人都等,那还等什么呢。我们就把自己的世界拱手让给那些主动的人了吗。被动的,和我们一样也在受这些问题困扰的人,岂不就注定永远「淡」下去了。

如果你偏偏中意他们,那可能你需要开很久的花了,很久很久......

喜欢一个可爱的人也是需要表达的,不是吗。就算不是语言,也有行动可以表达。要不然对方怎么能知道呢。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重要的飞起~~当然并不是每一份喜欢都要表达,我只是觉得我们可以试一试这样的方式,也许会更开心。(这里的喜欢包括但不限于男女之情哦。)

我没有否定这几句话的意思,它们都对,而且耐人寻味。
但大多数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这类句子很少能严谨的概括生活中所发生的全部事情,遇到问题时我们往往还是会感到矛盾又困惑。

这类句子讲究的是「无为」。
说实话,无为真的很难很难。讲求的是不刻意去做,事情就已经发展的很好。然而我们的性格都不是完美的,思维角度也有限,能做到真正的无为太难太难了。

我们大多数人,只要有为且事情发展良好符合预期,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真的。

想要无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多数人并不喜欢感情绝对淡漠的人,而我们本身又绝非行尸走肉,被认为是这样的人的确让人不太好受。
我看题主说自己并不太擅长与人交流,我想可能陷入不交流→所以不擅长交流→所以不交流的循环里面了。

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不联系,其实是逃避的借口。因为这样就可以远离因为不擅长交流而产生的不适感。
也有人天生就不喜欢或者说认为自己不需要跟别人交流的,原因可能很深层复杂,我不太懂也就不说了。
但我想题主并不是天生认为不需要的那类人。

所以其实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想联系的时候就联系。走路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想起谁就给谁打个电话。开始可能没有打电话的勇气,可以先发两三周短信慢慢过度,反正也不着急,你说是吧。
打电话的时候也不用非要想好了所有话题,随便想个问句比如「最近看你在干xxxx,怎么样啦?」也不用担心问题不合适给对方的压力什么的,反正压力又不是给你的。就像英语口音不标准也要说一样,反正别扭的又不是自己,就是这么随性~~!

踏出门是第一步,有这种顾虑的人往往不能顾及太多。

但也有要注意的,比如通话的时间,最好选择一个你认为他不忙的时候打电话,实在想不出来就在晚饭前后打,第一次给一个人打电话的时候时间不要太长,倾听和诉说要兼顾,光听不说跟光说不听都是不好的,在适当的时候找借口挂掉电话等。

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接到你的电话会产生戒备心理,这真的很正常。所以,首先你要告诉对方只是看见某物想起他了随便聊聊,没什么事。其次,你得让对方确定是你在打电话,而不是别人。最后,你得确定对方不太忙而且当下有心情和你聊天。
对方可能正在忙或者是当时心情不太好,这不是你的问题,合适的挂掉继续给别人打就好啦。下次要不要给他打看我们心情咯,都可以的~

也不用规定一天打几通,有时间就打,想起来就打。想不起来就算了,无所谓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了。电话这种催魂铃需要及时反馈的东西本身对于有这方面困惑的人就是自带压力了。
当然,如果不规定每天多少个电话永远不会打出去的人还是规定好了,自己看自己的情况,都可以的呀~~

刚开始人们会惊讶,慢慢你会发现人其实很有趣,也很无趣,但更有趣。打个电话的成本也不高。喜欢对方就打,不喜欢的人也不因为对对方眼热而强迫自己去趋炎附势,人家也不是傻子,这样自己也不开心,何必呢。

我们这么做是因为开心,并不是因为想要等到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把这份关系变现。

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距离很远,其实完全不用在意,因为这很正常。依旧是喜欢联系就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没有约束。当然我觉得初期一周给同一个人最多最多一通电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凡事不能过度。

其实谁都不是行尸走肉,既然不是,也没必要给别人留下那样的印象。

我前一阵子开始实行了之前自己说的那些东西,比较随性,有时候一天打三四个,有时候几天都不打一个,因为有时候会忘记,哈哈。
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之前在朋友圈也会发稍长的文字,后来觉得打扰了大家加上心情不好就没再发。一个跟我并不算特别好的朋友问我怎么最近都不发状态,说对我的文字很感兴趣,现在都看不到了很可惜。包括他们说的那些新奇的故事也让我充满期待。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自尊感和被认可感,我因为这一句话给了自己很多能量并且维持很久。当然在自尊感这方面我需要修炼的还很多~~

也许这通电话你不打出去,你永远不知道对面有一个人一直默默的认可你期待你。
也许你会发现这个人变得你不那么喜欢了。
也许电话后他会默默的期待下一次的来电。

也许也许,有很多也许等待着你去发现。

记得,就算对方很忙或者心情不好那又怎么样,自己做了想做的事情开心就好啦~

苏巧 发表于 2017-5-11 14:38:25

这是情感缺失的表现。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与父母间的对话(无论哪种方式)处处洋溢着阳光热情——
"喂...妈妈!嘿...” 嘴角扬起大大的暖心弧度。
“女儿,吃过饭了吗?”
“吃过啦,今天学校食堂竟然出了新菜,甜酸排骨,好好吃。”
“那就好,看了新闻,最近你们那边出了XXX,不要经常到人多的地方了,注意安全。”
“好的,我会的,妈妈,你和老爸也要小心些,还有注意身体呀。”
......
把这个圆滚滚的世界转一圈,在背光的一面,有的人与父母间的对话(无论哪种方式)总像隔着一条悠长的跨越不了的鸿沟——
“喂...妈..."日落黄昏,球场上的年轻身影矫健如飞,低头看着地下被黄昏日落切割的剪影...
“女儿,吃过饭了吗?"
"吃过了。”鞋尖轻触地面不平整的一处。
“上个星期六,我们和XXX一起去吃饭了。”
“哦。”
“班里边拍拖的男生女生多吗?”
“我哪知道呀。”莫名的烦躁。
“钱够花吗?”
“嗯...”
“那没什么了,就这样吧。”
“好,byebye”。黑夜已临。

......
“为什么每次给你打电话,你的语气总是不耐烦的?我们给你打电话,是关心你。”
“......”沉默——“我......” 电话那头嘟嘟嘟......
雨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

是呀,为什么我总是不耐烦呢?为什么明明是关心,我却总是轻而易举地烦躁呢?
究竟是为什么?
我不爱他们吗?
我不在乎他们吗?
不,我很爱他们,他们是我的爸妈,养育我长大直接血脉维系的亲人。我也很在乎他们,所以才经常因为他们,改变我的选择。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是情感缺失的表现,源于家庭教育背景。
幼年记事开始,对父母温暖的怀抱——毫无印象。少年叛逆期始,双方冲突中,常听到的言语是——我有虐待你吗?我生你养你,给你饭吃,给你衣服穿,给你房子住,你还想怎样?”内心有一个强烈的反驳与呼唤——“不,我想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在我最脆弱,能力最弱小时,你们没有及时给到我。而现在,长大了,对抗苦难的最大能量是源自自我个体,我不再需要从你们的关心中吸取能量。

继续下去,很有可能,此生消逝,进入坟墓以前,自我常常会陷入内心强烈痛苦的挣扎中,自我责备中。但无可奈何,束手无策,难以改变,或者说,无法改变...自我救赎的方法是——转移视线,快速调整自我,不然会很痛苦,而这个痛楚不轻易道与人知,被长久封闭于自己内心中。

这样的人冷漠无情吗?
这么说吧,这样的人绝不会是一个每时每刻都散发热情的人,但并不代表你没有过热情,相反,经常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特质是——外人认为的元气满满。只能说,这样的人有冷漠无情的一面,可以很绝情。但对待朋友,也是一心一意的,不过,很有可能,这一生,都找不到同性中的至交,别奢望,倒不如寄希望于找一个能体会你心境体谅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伴侣更为有趣。

至于为什么从不主动与朋友联络?
性格的多面性,个性上的略傲娇——“哼,为什么经常是我来联系他们丫,为什么就不能使他们联系我,既然他们都不联系我,证明对方也不在乎我,如果需要我,会找我的。”多半是这样的想法。

那么会一直被动么?
不会。有需求——主动。聪慧者,是不会一直被动的。


最后——
请记得,因家庭教育背景造成的情感缺失,并不会妨碍到你成为一个孝顺父母,善良,忠诚,体贴,乐观,有趣,热爱生活的好人儿,还有,一旦有过家庭教育背景方面造成的情感缺失,请不要将错误复刻带给下一代,要做一个儿女长大后可以跑到知乎回答"有一个特别酷的爸爸/妈妈是什么体验”的好爸爸/妈妈吧。幼年开始的教育十分重要,予上天赐予你们的天使——正面的爱,勇敢说出口的爱。

“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你是上天给予我的礼物,这世上绝无仅有的天使。”
“宝贝,你真棒,对了,没错,就这样了,再往前一步,就成功了。”
“成功是什么呀?我想想哈,成功就是你渴望能做成一件事情,就例如你希望你考试100分,最后真的就是100分哦,这就是成功,当你发现‘呀,我真的考了100分呀,好高兴呀。’你脸上的笑容就说明了成功带给你喜悦。'


我期待着呢。


以上。

落叶枫零 发表于 2017-5-11 14:40:49

我好久没和高中一起放下学的小伙伴联系过了,其实我一直就有打电话紧张的怪症,但是和玩的好的的小伙伴不管多久没联系一聊起来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然而,我还是很少和小伙伴们联系,时常想念的好友,却不联系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每天的生活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分享的事情,日常的嘘寒问暖让我反而觉得疏远。但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话就不是了,总的说来还是自己有点懒拖延和小小的自私。 越久不联系就会慢慢的变成习惯,这样可能真的联系不少那就哭了,对于我这样的大俗人来说单单打电话联系还是远远不够的,约好一起旅行一年见一次面才可以。电话再怎么聊也没有面对面的感觉,你感受不到我的表情,感受不到我的眼神,更没有面对面聊天的方式放松。最重要的是面对面聊天然后分开你才会真正感受到离别的伤感,电话一挂是不会有这样的感触的。 纵然聚少离多,相距千里,依然要见一见,把酒言欢。 不过要真的一聚还真的蛮难的,而且应该会越来越难,我们都在改变,岁月不可回头,在我们还相互想念的日子你,我们一定要聚聚。
说偏了点好像,总的来说,老朋友还是要联系的,有空更要见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