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生活文章详情

那些离开纽约回国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2018-01-31阅读 60 美国研究生留学 我要关注

本文来自公众号:凉拌三丝


写在前面


两年前搬来纽约,从大康村搬进大城市的兴奋和新鲜感让我幸福得有点眩晕,天南海北的美食都好好吃!五湖四海的朋友都好有趣!这片花花世界好精彩 (๑˃́ꇴ˂̀๑) 


后来才发现,纽约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不知不觉就深陷其中,看到的是如万花筒般的绚烂,踩在脚下的是如刀刃般的惊险。但,每一个生活在纽约的人,似乎都是心甘情愿地体验人生起伏,冷眼旁观世事无常。


离开,是一个沉重的词,想要从这个漩涡里挣脱出来谈何容易,有太多美好不愿放手,有太多故事还没讲完,难过的是,两年间闯进我生活,带给我无数回忆的人,都匆匆离开了。


这一次我邀请了五个好朋友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也曾是穿梭在钢筋水泥森林的纽约客,他们也曾跟我一样赤手空拳在这里打拼,却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离开。


五顿散伙饭,我像一个空巢老人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后来他们去了哪儿,现在过得怎么样,我很想念他们,看到他们的文字眼眶就湿了。


真是,字字戳心。


“纽约的一切仿佛幻化作了一场梦”


纽约读书这几年,我这个来自内陆山区的姑娘如同“陈奂生”首次进城,马不停蹄地在顶尖人才汇聚的都市中寻求机会。然而深入就业大军后,才发现自己的专业非常不幸地归入了“其他专业”。(有种说法是,美国留学只有两个专业,“CS相关”和“非CS”


对家境普通的留学生而言,成功从顶尖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意味着光速脱离屌丝阶层。因此,我一度纠结是否要再读一个Data Science的硕士, 摆脱“其他专业”的宿命。


然而到毕业那一天,我不好意思再厚着脸皮坑家里了。一边打工,一边找可以sponsor的雇主,先是辗转到与好友同租一间房,最后沦落到罗岛的客厅角落里,拉一张帘,刚好摆下一张床,一张书桌。


纽约是个ready to go的城市,男多女少,“酒池肉林”,稳定的恋爱婚姻关系较难建立。来参加毕业典礼的老爸老妈旁敲侧击的中心思想是,速速结束单身狗生活,然后随你漂在哪儿。


站在岔路口上,我顿时有些慌了神儿,患难与共的闺蜜携着男朋友离开了纽约,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倘若在同等收入的情形下,回国不再做“少数民族”,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何不择条新路呢。于是,果断收起行囊,挥别扭腰。


其实,两年后回首,才发现这个围城跳得有些草率、心急,当年太怂,如能咬牙留下,或许也会收获不错的发展与爱情。


回国的第一站,我去了北京,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京城,恰是我这“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所钟爱之地,更因那里有家人和朋友。在京城拿着不错的薪资,暂且不用租房,时常和闺蜜小聚,还会有热心的小伙伴张罗着介绍对象,感觉踏实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此不再孤身一人跨着12小时时差,漂泊异国。


然而,还没来得及尽情享受帝都带来的便利,勇敢攀爬到1000左右的PM2.5指数把对空气敏感的我呛得眼泪直流,高烧了一周。权衡之下,从来胆小要命的我,只能放弃京城的大好机会,卷起被子连滚带爬地逃回南方。


回到家乡休养了半年,在母校的国际部任教。每日往返校园,仿佛一夕间回到了高中时代,熟悉的道路,那些埋头攻书的日子,那些激情拼搏的岁月,那些懵懂未解的情愫,十年往昔重现。


生活似乎回原点,纽约的一切仿佛幻化作了一场梦。然而,内心的小火苗隐隐窜动着,心中仿佛有只小猫,百爪挠心,促使我去迎接更艰难更精彩的人生。于是,为了向家中表明决心,在万事未备之下,只身一人来到了天蓝海碧的高房价“渔村”——深圳。


初到深圳之时,囊中羞涩,也不如在京城或家乡,这一年自是少不了一地鸡毛之事,然而仍心怀感恩,感恩父母对我任性折腾的纵容,朋友对我低谷之中的援手。


在回国的围城里,许多人遥望着大洋彼岸,每当被国内强加于人的价值观所“胁迫”,都想着重新出国,冲出城门杀回一条血路。在城外的海漂们呢,却陆续回了国,直言在外作为“少数民族”的艰辛和不易。


这个围城,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回来。孰好孰坏,不过如鱼饮水罢了。其实,高岸深谷,世事多变,无常乃是有常,不论城内城外,只愿把握当下,但求无愧于心。


"离开,是因为来过"


纽约是一个符号,承载了很多成长故事。


还记得刚到美国念书的那年,从学术浓郁的Cambridge,坐着唐人街15块钱的大巴来回纽约,每次远远地从皇后区高速公路上看到曼哈顿天际线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这是真的,不是梦。


每次走在纽约的街道上,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的朝气。纽约是粗糙的,在我短暂停留东京之后到达纽约的第二天就深深地感受到它的糙。但反而是这种糙,造就了它的不拘一格,让这个城市有了其他地方没有的包容和大气。


下东区有穿着奇特的各种人群,却是我周末最喜欢闲逛的地方。品上一杯街角咖啡,吃上一份Mission China独特的中式餐点,钻进一个私人收藏小店,在7th St上的二手店卖了我的西服,觉得那一刻的生活是最鲜活的。


在纽约留下来,成了学生时代最大的梦想。也不知是什么动力,让自己能够忍受很多挫折克服各种困苦,真的留下来了。而这一呆,就是四年。出国前,在上海的一个从纽约回来的同事说过,“4 years makes you a New Yorker”,我想我算是合格的纽约客了。


我开始跟着曼哈顿的商业大亨学做投资,天天西装领带跑出门看项目,走在Park Avenue上和一群穿着名牌皮鞋的美国佬谈合同。那感觉,跟曾经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样,真实,又不真实。


和美国同事一起看文件到半夜,一起吃奇怪的加班餐,一起讨论融资方案,后来大家都各自去了新的公司发展。当大家再次聚在Williamsburg的酒吧里聊起过往时,感觉一切仿佛还在昨天,Dave在做报告,Chris在看酒店管理合同,我在做财务模型……


这仅仅是无数纽约时刻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决定离开,反而是因为珍惜,它带给我的,是人生一个转折点。从此,纽约不再是一个目的地,不再是我的终点站,它成了我人生当中一个必经的站点,人生最好的青春几年,留在了这里。


如今,回到了国内,做起了同样的投资,不一样的市场,却有很多的共通性。也许是经历了纽约的繁复,面对新的环境,反而变得从容而淡定。


回来,是因为纽约永远都是那道风景线,这么近,那么远。


"在纽约就像一直走在刀刃上"


五年的留学生活,本科在欧洲,13年辗转到纽约,当时怀着的是一颗要留下来的心。大概纽约对每个经过这里的人都是有冲击的吧,在这里,你能接触到全世界最前沿的东西,每天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可以给每个初来乍到的人无限的热情。


从飞机落在肯尼迪机场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找实习之路,进入到美国人真正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了解了很多华人在美国的生活现状,这些年的折腾大概就是让我看清了对于我个人来讲在美国发展的一些可预见性的远期。


看着国内的小伙伴慢慢都进入到了名企或者大平台担任要职前途不可限量,再看看自己在纽约漂泊不定的状态,稳定生活解决感情问题都变得异常奢侈,重重压力之下,决定回国。


回国已经一年多,在陆家嘴一家外资公司做金融相关,工作自己还是挺喜欢的,去年也找到了一个认可的人,一切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开始规划生活的下一步了。


回顾所有做过的决定并没有觉得有太多的感慨。换做是在纽约的状态,亢奋之下是能写出很多的吧,所以可见回国之后人淡定了好多,也许因为在国内人是可进可退的,在纽约就像一直走在刀刃上,你要随时保持警惕。


Anyways,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只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并一直不停的努力和行动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的!


"愿我们一起迷茫,一起成长"


离开纽约其实完全是出于被迫。


因为各种原因,工作签被暂停2个月,老板不愿承担非法雇佣员工的风险,使得我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并且是愿意配合我身份的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努力,我没有找到一个愿意接受我的公司,恰巧国内有一家还不错的公司给了offer,于是打道回府,离开了纽约。


离开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在纽约没有稳定身份地摸爬滚打了2年时间,感觉心好累,想到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国内等着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另一方面,要离开这座我跟我的小伙伴们为之奋斗的城市,一座载满故事的城市,内心也有遗憾和不舍。


时间过得很快,已有约8个月的时间。想想也差不多是在纽约待的时间的1/3了。单从自己的生活状态上,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改变:


1.日子非常稳定


人都说,在纽约,你随时都在找工作,找房子,找男朋友。确实如此,因为身份,或是竞争,或是太多其他优越的工作,在纽约2年,我换了3份工作,找了4次工作,待得最久的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小的office,1年零2个月。永远是跟他人一起的合租房,永远是小而破的。至于男朋友,跟我有什么关系?


而现在的工作非常稳定,你不会担心自己会被fire掉,这种稳定,大概来源于中国本来的文化就不是那么具有竞争意识的,你加入一份事业,你的同事,老板,其实都是期待看到你成长,期待你与团队一起成长。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新的业务,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如何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这让我有在一个行业里面深耕的机会,这让我觉得很宝贵。


至于房子,大概这是中国的一种怪象吧。大家都想奋斗一套房子,好像有了房子,就有了保障,尽管它耗尽你的积蓄,你父母的积蓄,你的现金流。我还是出租,不过租房条件真的比在纽约好太多啦。现在的心态是能换更好的当然换,不过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奢求啦。


在稳定的环境里,我把精力放在阅读上(回国啃了5本书啦),不断审视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思考很多关于我要如何过好这一生这样的问题),也越来越不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一心一意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


2.社交减少


国内的社交程度还是远远低于在纽约的,社交圈子还是大多来源于你的同学们,一方面,很多朋友已经过上回家照顾老婆老公,带孩子的日子,另一方面,属于青年人的聚众活动还是比较少,6070年代的人的社交反倒是比较丰富,大多是为了事业。


大部分时间里我下了班就直接回家。想想在纽约,晚上总是有丰富的活动,或是酒半价的happy hour,或是以前经常参加的地产类的交流活动,或是中央公园里的野餐,聚众学习等等。在国内,虽然同事关系很好,说说笑笑,但是私下交流确是比较匮乏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虽然大环境上还是有变化,但国内国外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也有满满的营养。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幸福的来源,这样,尽管在不同的环境中,仍然能够找到自己成长的养料。


愿我们,一起迷茫,一起成长。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过去三年每一年都飞行大约15万公里,大抵等于一年7趟纽约北京往返,前年是忙碌的工作,去年是悠闲的读书,生活看上去像一颗地球的小行星,围着它打转,昼夜不息。


一年里每一次离开纽约都是因为出差,时间或长或短,每一次抵达北京,都在计算着回纽约的时间;一年里对纽约的定义,忽远忽近,忽明忽暗,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不变的是对纽约生活充满期待。


这里的纽约指的是曼哈顿,代表的是工作上的专业和有趣的灵魂;北京指国贸华贸金融街三地;出差指搬砖包括早十点到晚十点的常规工作时间,包含中间的吃饭喝水短时间健身。


中国讲求风口,总能听见一夜暴富,纽约讲求细水长流 life style,中国没人有空听你讲style,没赚够十个亿,style不是你该谈的话题。


纽约和北京有着相同的办公室,有着忙碌的人们,有着几乎所有都一样的硬件。但浩瀚曼岛的街道有不疾不徐的晚上可能穿着拖鞋继续加班,而北京一幢幢灯火通明的楼里是加班者麻木的习以为常。


在北京是一种战斗者的姿态,北京是猎豹,纽约是金狮,这句话不是说曼哈顿无限追求的高,北京追求无限的大,这句话是说在纽约人们信生活得永生,而北京失去生活得永生。没有人迷惘,没有人有时间迷惘,都很好拍手称快。


噢对,那纽约回北京出差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那为什么要离开纽约?

想要更好的归来,和更加珍视现在。


后记


写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一是又有7、8个朋友相继回国,心里五味杂陈特别不舍,二是最近有一些文章在写回国有多好多好,我就很想让我最信赖的朋友亲自来讲讲他们的回国生活,好坏留给你们自己判断。


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所以,就算心里有不甘,有委屈,生活中有痛苦,有绝望;但走的每一段路,做的每一个选择,经历的每一件事,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有它的价值。


不管回国与否,你我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段岁月都是我们人生中最灿烂生动的篇章。


最后,超级超级感谢我可爱的朋友们,等我回国给你们一个超级超级大的么么哒!



重庆人在纽约凉拌三丝

美食 | 游记 | 人物 | 干货

推荐阅读

2018《金融时报》全球MBA榜单出炉!斯坦福超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排名第一

3个月听懂BBC:我是如何训练英语听力的?

硅谷知名企业最青睐的20所大学,第一名让你大跌眼镜!

哈佛教授:排名前5%学生的学习秘诀就3个字,这比勤奋更重要

回复关键字查看更多

回复 排名 看usnews美国大学专业排名

回复 120 获取120所美国大学介绍

回复 QS 看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回复 GPA 看GPA相关内容

回复 条件 看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什么硬条件

上一篇:情感忽视:一种不明显的伤害 | 留学生万字痛诉父母,我们该说些什么

下一篇:为什么一直说GPA很重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