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参加大董的“秋冬季品鉴会”,有道菜一上来,大家都拍案叫绝——这道菜的名字叫“苏州震泽绣花锦”。
主食材用的是苏州震泽古镇出产的一种叫“香青菜”的蔬菜,当地人管这种蔬菜叫“绣花锦”,非常美好的名字。实际这种菜就是我们常见的小油菜,无锡人管它叫“上海青”,上海人管它叫“小棠菜”,南京人叫它“瓢儿菜”,都是这种小青菜。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的小油菜为什么得到了所有食客的一致好评呢?
答案很简单,除了品种自身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季节的更迭。按照二十四节气,两周之前我们进入了冬季,即立冬。立冬之后,气温骤降,田地里多了一层灰白色的霜,经历秋霜恰恰是很多蔬菜变得更加可口的原因,它能让我们在食物里体会到四季更迭的美好。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霜打的蔬菜就会变得可口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霜,霜是指夜晚气温下降到0℃以下,地面附近及近地物体上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白色松冰晶。松冰晶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是它并不能让蔬菜的口感发生改变,真正影响蔬菜口味的是低温。
浙江的两位农学专家,汪炳良和朱琴妹在研究十字花科植物的过程当中发现,十字花科蔬菜中含具有苦味的芥子油苷类物质。气候温暖时,种的青菜会有些苦味,而霜降等降温天气到来时,青菜的芥子油苷类物质合成会延缓或停滞。
就是说当气温下降时,小油菜体内让自身变苦的系统运转开始缓慢,苦味开始下降,同时在蔬菜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防止自己的细胞被寒冷天气冻坏,会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简单的说,青菜里的淀粉在植株内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酶,进而转变为葡萄糖,细胞液中增加了糖分,就不会轻易被冻坏;葡萄糖溶于水,所以蔬菜就有了甜味。
而在低于4℃的霜降天气里,青菜会因为受冻造成细胞损伤,细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氨基酸等物质也会外渗出来,由而形成了甘甜、软糯的诱人口感。
我想我大概已经说清楚了,让蔬菜由苦变甜的是寒冷的天气,而不是我们平时以为的霜。
我们的祖先对霜降之于蔬菜的影响早有洞察。早在两千年之前的汉代,在《汜胜之书》中就有记载:“芸苔足霜乃收”,意思是打了霜之后再收萝卜,否则口感会苦涩。1600多年前西晋的陆机也说过:“蔬茶要得霜甜脆而美。” 我们民间更有“霜打蔬菜分外甜”的说法。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蔬菜经过霜冻了之后都好吃。
有些蔬菜如西红柿、辣椒、红薯、豆角、南瓜和橙类水果,遇到霜降后很容易变坏,而且不易贮藏。尤其是茄子,茄子特别不能霜冻,因为经过霜打之后,茄子里面会形成一种物质——茄碱。茄碱对人体有害,过多食用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所以我们说“霜能够提高冬季蔬菜的品质”,主要指十字花科类的蔬菜,比如北方的大白菜,北京人每年冬天都要贮藏很多大白菜,确实越放越甜。南方则是刚才说的小油菜,还有湖南的白菜薹、湖北的红菜薹,经霜之后都变得更加鲜甜。
我的老家也有一种蔬菜,叫“菊花心”,学名叫“黄心乌塌菜”,它是我们全家冬季最常吃的蔬菜。记得每年冬天,院子的菜园里有厚厚的积雪,拨开雪之后,下面就是这种黄心黑边的蔬菜,就像范成大写过的那样:“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前两天在菜市场,我看着有黄心菜,也就是我们老家的菊花心卖,说老实话,我都有些想家了。
文:陈晓卿
图:陈晓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标题,在这些文章里了解一大口
吃什么
去哪吃
听故事
看推荐
爱吃的人总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