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生活文章详情

关于近日发生的三起“父母杀害儿童案”,我想和各位聊一聊

2018-04-01阅读 192 撕蛋 我要关注

大家好,我是小日。

 

整个3月,实在太忙,今天写文,又是不得不为之,愿各位比心谅解。我说过的,当我在忙碌奔波中抽出时间写文,那一定没什么好事。

 

所以,今天的主题,关于父母杀害儿童案。

 

比心,爱你,我是小日。

 

半月内三起“父母杀害儿童案”

到底谁该为死去的孩子负责?

文:小日


(一)

讲真,在清明前夕,

我没想到自己会写这篇文,


但事实就是,近日连续三起“父母杀孩案”,

我确实不知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先说第一起,也是我最早知道的一起,是3月11日,在《扬子晚报》看到的:因父母老吵架,14岁,正读初二的男孩,从29楼的家跳下自杀,当场死亡。

据说,在很早的时候,男孩就警告过父母如果他们再吵架,他就要跳楼,但父母不信,最终酿成恶果。

 

至于第二起,是在3月15号的中午被报道的:合肥某高校大二女生,在学校宿舍卫生间产下一名男婴后,担心孩子哭闹引来别人,在慌乱之中用剪刀将孩子捅死,并塞入行李箱。

随后该女生将孩子带回黄山老家,并把这件事告诉父母,汪某父母得知情况后,带她自首。

 

而至于第三起,就是昨天看到的:湖北14岁女孩被继母杀害,曾写作文“偷着长大”。

被害者学习优秀,在班上排第二,也是班干部,是在睡梦中被继母刺杀多刀而身亡。

而在某个周一的班会课上,班上老师让学生以“为什么读书”为题在桌上贴自己的座右铭。而这名继母杀死的女孩子当时写下的座右铭是:“上游,是勇士劈风破浪的终点;下游,是懦夫一帆风顺的归宿”。

 

3月11日,到3月25日,恰恰半个月,在这半月内,三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人间。

 

这三则新闻的每一个字眼,都扎痛着我的心。

 

提醒着你,这个世界是如此真实。


真实得让你欲哭无泪。

 

生活总是如此让人疼痛


(二)

我写过很多关于孩子自杀的文章,


包括曾经的:10岁女童录视频后服毒自杀: 你们大人的世界笨拙又可笑(←点击阅读)

但我从没写过关于父母杀死孩子的文章,

今天是开始,却希望是尽头。

 

回到这三个案件。

 

第一个案件里,现象是孩子自杀,而本质,却是父母逼死了孩子,虽然,这样的“逼死”是间接的。在第一个案件里,有很多孩子自杀的共因:


在心智不够成熟的岁月里,

孩子们往往认为“死亡只是一场游戏”。

 

因此,如你所见,在父母喋喋不休争吵中,14岁的男孩从29楼的家跃身一跳,剩下的,或许是血肉模糊的片刻。


最终,所有一切的珍贵无价的青春,都洒落在满目疮痍的人间。

 

如,此,狼,狈。

 

而如果说,对死亡认知不足,过于游戏感是孩子自杀的重要原因,那么,大二女杀死刚出生的婴孩,则是对“生命的理解不够”。因为害怕男婴叫声哭闹招来别人,而直接把孩子用剪刀痛死,这样的行为,已谈不上人性不人性、母爱不母爱、残忍不残忍,而是她骨子里对生命本身就没有概念。

 

活生生的生命,在大二女看来,只是一件物品,是一个累赘,一个威胁。

 

所以,杀死又何妨?


而此刻,倘若能回到当时,我关心的,只是,在未曾开始发育的男婴身体里,当剪刀刺入后,他是冷的,还是热的。

 

或许,剪刀是冷的,而血液是热的。

 

至于第三起,继母杀女案,是所有案件中做凶残最暴力的。


对凶手而言,或许死几次都不足惜。

 

第三起的女生和第一起的男生,相同的点是:同样是14岁,正在读初二。不同的点是,一个是跳楼自杀,一个是在睡梦中被残忍杀害。

 

关于继母杀害丈夫前妻之女的原因,警方还在调查,但无论如何,


孩子不应是父母情感世界里、感情纠纷里的被迁怒者,

孩子更不是可以任由父母处置的附属品。

 

我不知死亡时,这名初二女生在做怎样的梦,她在梦中被突然袭击的疼痛扎醒,她又是怎样的挣扎与发不出声,在那个万籁俱寂的午夜,


没,有,人,知,道,她,身,上,的,疼,痛。


没,有,人,知,她,到,底,挨,了,几,刀。

 

我甚至不知道,也无法想象,在另一个世界里,她如何和自己两岁时,因精神病而去世的母亲相认。

 

残缺的灵魂,怎么认,都心酸。

 

穿孔的身体,怎么看,都凶残。

 

死于继母手中的少女,原本有更好的人生


(三)

说到社会上一切父母杀害儿童的本因,


基本都只有一个,父母情感的破灭。

 

我遇到过的,每一个对自己子女不好的父母,其情感关系都基本破灭。


很多父母,在情感破灭后,会直接把孩子等同于“生命中的累赘”,只有极少的父母,能控制住自己情绪,强迫自己继续爱自己子女,而更多不成熟的父母,会把自己曾经的骨肉,当成自己人生的一个污点,巴不得,并迫不及待地想尽快撇清关系。

 

感情破灭后的父母,急匆匆地想把自己孩子扔掉,从而好让自己开始全新的人生。

 

但他们忽视了,他们即将抛弃的是不仅仅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有思维的灵魂。

 

而说很多夫妻情感破灭的原因,又和中国的某些社会关系有关。


在中国社会关系层面,我曾拜访过很权威的社会学专家,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很多家庭关系的破灭,恰恰是因为父母双方的常年两地分居,尤其是父母一方在外打工,而一方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家庭结构。

夫妻两人的两地分居,会直接挑战家庭的稳定性,而不要谈什么孩子的教育问题。

 

记得当时,该社会学家语重心长地和我说,这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变革中最难以回避的问题,最终会引发很多的动荡和不安。

 

我当时没当一回事,今天想起来,确实如此。

 

因此,我在写文的过程中,长叹息以掩涕兮。


社会变革与家庭稳定


(四)

那么,在这三个悲剧中,


到底谁该要去为这三条生命负责?

或许,父母之外,还涉及很多人。

 

14岁男孩从29楼坠落的瞬间,他的邻里之前又曾做过什么?


这或许就是水泥森林里的冷漠和落寞。


俗话说,家丑不能外传,在男孩父母吵架吵得喋喋不休时,他们的邻居或许也曾想帮忙,但无能为力。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太习惯伪装了,如果能早点暴露自身的问题,或许社会其他力量就能介入,并及时调节帮忙,所以,什么社区管委会,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应该有所作为。

 

同样的,我不知道孩子们的求助机构是什么?


简单说,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和人生困惑时,他们能找谁?

 

其次,当大二女生在宿舍卫生间产下男孩时,她的宿舍的同学不可能一直没有发觉,要不就是她说谎,要不就真是学校以及宿舍成员秘而不宣。


在她不小心怀孕时,她是否找过同学和老师求助?


她身边的人,又是怎样对她的?

 

至于,那个,让人感觉最可惜且最揪心的继母杀害丈夫前妻之女案,原因(导火线)到底是因为什么?那个女孩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而在悲剧发生的片刻,她的父亲是否会原谅自己的粗心大意?

 

更深一点,这个谋杀孩子的继母,她是如何一天天变成这样的?

 

好吧,我写了很多,都是废话,我所追问的,也如此唠叨不堪。

 

所以,我的拷问相当笨拙。


而如果让追问清晰简单一点,那就是:

 

在未来遇到同类事件时,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

 

我想我们总得做点什么


(五)

最后说一个观点吧,


毕竟,你无法改变外界,也无法改变别人

你所能改变的,就只有你自己。

 

在伦理结构里,有生父和养父。


在动荡的婚姻关系里,有生父和继父。


但我想说,还有一个词叫:


再生父母。

 

再生父母出自《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本义是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在自己能力可及时,多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陌生人的再生父母。

 

当一个陌生孩子向你求助时候,你是否有能力帮助到他/她?

 

如果在悲剧发生前,我们再及时一点就好了。


但我们真的能及时吗?


不能。


除非,我们每个人都有爱人如己的心。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及时吗?


当然能。


当我们每个人都明白先做好自己,再舍己为人,最后成为一个及格的“再生父母”时,这个世界的悲伤自然就少一点。

 

我知道这很难。

 

但并非不可能。

 

而我,选择信任这个世界,信任这个世界的未来。

 

这也就是我通宵写下此文的原因。

 

有一种恩情,叫再生父母


最后的最后想说:

 

每个人和每个人的认识都是缘,每个孩子和大人的认识,更是缘。


  1. 愿每个大人,都那么稍微的,宽容一点,学会及时的反思和修正。

  2. 如果你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么,至少,你要让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能从外界的知识学习里获取成长强大的本能。

  3. 而在他努力成长时,请不要让他觉得生命和死亡只是游戏的一关,更不要轻易杀他。

 

你真的没任何资格杀他。

 

比心,爱你。

 

我是小日。

 

愿每一个孤独离去的背影都安宁




最后,给关心我的朋友汇报下近况四则:

 

一:

最近很多朋友都关心我为什么不怎么写文了。

其实,不是我不写文,而是我换了个阵地,网络喧嚣多,我更愿在我的自留地里耕耘文字。下面是我的自留地——“几句真话”。

写的都是在公众号无法写的内容(你懂得),因为很用心在写,所以,是付费专栏,希望针对阅读者,有一个门槛,而想获得真正知识的朋友,可以扫码关注。



二:

Base北京找运营人才,求推荐转发,得逞者送苹果Homepod一台】。

岗位职责:负责运营“Heard”服务端用户(播音人员),负责日常的主播审核、评分、服务流程知道、为主播进行数据标签化、对主播对接大客户进行维护(将直接服务对接的客户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

简历直接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Heard是我投资的公司,通过面试后,你将和我一起合作,我会解锁你很多技能,这个你可以放心。

更多职位敬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



三:

我最近在朋友圈开始全新的免费知识分享类栏目【一日一讲】,搜索微信号:STUDBABA,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直接加好友,通过朋友圈收听我每天的知识分享。


搜搜“STUDBABA”直接添加

 

四:

我的好朋友整合了全国优秀的师资,打造了一个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项目,叫【蜂蜜阅读】,有四门课,诚意满满:

第一门课是孩子的阅读启蒙课,他们希望教孩子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只知道死记硬背;第二门课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学会手绘思维导图;第三和第四门课,是小朋友给小朋友读古文和读书。

他们团队刚起步,非常不容易,他们的初衷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各位父母少走点弯路,而事实上,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阅读原文”可了解更多详情。


扫描二维码了解蜂蜜阅读



如您所见,全世界有趣的妞

基本都关注了本号

新浪微博:小日先生2016

更多文章阅读

《有趣,就是一种最高贵的品质》

从Facebook开始,人类失去对AI的控制

《为什么说潜力比能力更重要?》

《如何把无趣的日子过得更高级点?》

《成为高智商妞的9个常识》

《关于高逼格阅读的六个常识》



留言区已开放,好姑娘一起浪


“我爱来自全世界的你”



当你可以跟一个人不说话,分享片刻寂静,且不会觉得尴尬,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你遇到了对的人。《低俗小说》


珍视你的每一次阅读,犒赏你的高级味蕾

期许你在午夜梦及所爱,天亮之前有所待

聪明的父母,都点了“阅读原文”

上一篇:初夏必备:德国家喻户晓的“万能神油”,从德总理到奥运选手人手一瓶!

下一篇:才38元?胡可、吴镇宇家都在用的儿童防晒霜!澳洲国民品牌,SPF50+,防水防汗,配方温和!一滚一涂好方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