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OVEYOUTU 发表于 3 小时前

游民所 成华社投票关键题

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5/04/10/31826954.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布鲁克林(布鲁克林)羊头湾(Sheepshead Bay)原定于科伊尔街(Coyle Street)2134号兴建的可负担住宅项目,却突然被改为游民所用途,引发当地居民强烈反弹(记者马璇/摄影)随着纽约市长初选升温,社区的讨论也愈发热烈。 治安、教育固然仍是市政主轴,但在许多华社,最引发关注与焦虑的议题,莫过于接二连三的「游民所」计画。从华埠、法拉盛,到布鲁克林(布鲁克林)的86街与羊头湾,不少原本平静的街区,接连面临游民所选址的冲击。 一纸公告、一场动工,像是突如其来的警报,打乱居民多年的生活节奏。 住了几十年的邻里被迫进入备战状态,一有风吹草动便高度警觉。 有人组织抗议活动,有人轮班守夜,更有屋主不惜自掏腰包打官司,只为守住小区的最后一道防线。
政局的变化,也让参选人纷纷应声而至。 一个个现身社区,听民怨、拍照、握手、承诺,言语间尽力展现亲民形象。 彷佛微服出巡般,希望打动这个过去投票率偏低,却潜力十足的选民群体。
然而,对许多华人来说,政治参与仍是相对陌生的领域。 不少人直到近年才开始学会如何登记成为选民,开始了解候选人的政见与立场。 有些人是因为孩子上学遇到困难,才走进学区会议,也有人是在得知游民所即将设点于住家附近,才开始研究市楼宇局申请、房屋规范与法规程序。
长期以来,华社在政治参与上相对保守,政党斗争、政策走向、预算协商实在太抽象,难以引起共鸣。 尤其在语言障碍与资讯落差的现实下,许多民众只能仰赖亲友或社区领袖的意见,习惯性「跟风」支持,鲜少深入比较候选人之间的差异。
但选举终究不能只靠印象投票。 要评估一位候选人,除观察他对社区与主流社会是否言行一致、选择只在选举时出现,更要看他提出的政策是否具体可行,是否真能回应社区的核心需求。 候选人愿不愿意将社区的利益纳入决策,是否有能力把承诺化为行动,才是华人选民真正应该关注的重点。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或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hug:电召车 :hug:顺风拼车:hug:汽车买卖 :hug:便捷搬家:hug:招聘求职 :hug:店铺转让:hug:房屋出售 :hug:商家黄页简介: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除了实时新闻、找工招工信息发布、app社区互动,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如果你投稿、爆料、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请联系主编微信: nyinfor

古月 发表于 3 小时前

哈哈哈,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民所 成华社投票关键题